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建筑装饰正文

地板品牌进军中西部是必然趋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4-06 浏览次数:92
  目前,产业转移已是大势所趋,制造业企业为了占领新市场、降低成本、寻求配套设施等不同目的向内地进军。在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转向新兴产业,偏重经济发展转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并重,生产要素从集中于沿海地区转向中西部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地板企业来说,以前沿海地区企业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走低成本路线发展。但现在沿海地区继续走低成本路线已经行不通,不少企业纷纷寻求新的出路。
  
  两大经济板块转移之路
  
  (一)珠三角产业向南
  
  1.企业远走南洋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土地、电力等生产成本上升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加上我国中西部地区自身在承接产业方面因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配套不足等问题,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出现一种新趋势:由以往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开始向南边越南、印尼、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转移。如在地板行业,很多企业纷纷到国外买地建厂、种植林木,扩大原材料来源,利用东南亚国家更低廉的劳动力和丰富的原材料降低成本。
  
  2.内地尚不能接招
  
  面对珠三角产业纷纷向南洋转移的趋势,当务之急,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应积极采取启动内需市场、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加强区域合作等措施,“挽留”东部企业,以便更好地优化地板产业布局、提升区域综合实力。
  
  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使得珠三角企业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限制因素。国家在土地管理、项目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更加严格,造成一些产业转移项目实施困难。例如,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南宁,近几年来吸引了大批台商的目光。一些台商直言,如果能够提供工厂用地和劳动力,企业落户问题不大,但南宁市目前每年有限的用地指标无法满足产业转移的迫切需求。
  
  另外,目前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尚存在经济基础薄弱、配套不足、引导不力等问题,也制约珠三角地板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二)长三角产业化整为零
  
  1.走向海外 谋求升级
  
  长三角的港口优势得天独厚,为制造企业向海外转移提供了便利条件:
  
  宁波港、上海港,串联起来就是强大的港口集群,向外通过海运可以辐射北美、南美、东南亚地区;通过铁路向西横穿亚欧大陆桥,甚至可以到达欧洲的鹿特丹港。便利的交通条件促使长三角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为提升技术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而努力。
  
  2.内部转移 共谋发展
  
  与长三角毗邻的安徽因为交通便利,成为当前承接产业转移的热门地区。有消息称,合肥作为先行军先后洽谈了长三角800多家企业,引进项目50多个,总投资30多亿元,实际落实到位资金近5亿元,成功承接了长三角部分制造业的转移。
  
  内陆城市竞相开门引资
  
  针对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项目,中西部内陆城市自下而上积极“迎客”,以赣州和武汉两个城市为例,内地城市蓄势待发,竞相开门引资。
  
  1.赣州: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
  
  日前,江西省赣县工业园二期六大重点项目顺利开工或投产,在积极应对后金融危机之际,革命老区江西赣州市的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这得益于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赣州对外开放,使赣州快速转型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
  
  某板材加工厂老板说,几年前,他就想来赣州投资,但由于交通等原因,一直下不了决心。如今高速公路很便利,从深圳驾车到赣州只要4个小时,大大缩小了时间成本,因此投资创办了现在的工厂。
  
  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赣州市“十字型”铁路、“井字型”高速公路、“三纵三横”干线公路网络已经成型,新建成的黄金机场全面投入运营,立体化大交通格局正在形成。该市还在深圳口岸设立了办事处,开通了赣州至厦门、深圳的铁海联运业务。
  
  赣州的投资和发展环境有了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并号称要让赣州的综合商务成本降到低于周边地区5%-10%的水平,成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2.汉川:企业抱团转移
  
  国内家具行业12家龙头企业,在深圳与汉川市政府签订协议,投资40亿元,在汉川金鼓城 中部家具产业集中发展区打造五大生产基地。这五大基地生产沙发、板式、实木、酒店家具和儿童家具,是沿海家具制造业“抱团”转移的第一波。
  
  与以往企业在产业转移中单打独斗不同,汉川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通过产业集群优势规划和创新,注重产业链的内部需求和产业协同效应的园区环境,让多家龙头家具企业走到一起,探路中部地区家具产业投资和发展。
  
  在制造业发展中,中部地区呈现“塌陷”的状况下,华南、东部沿海、环渤海、西部都形成制造高地,吸引发达制造业的以抱团方式转入,成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进军中西部是必然趋势
  
  在中国地板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湾等地区。但近几年,这些地区都出现了劳动力缺乏的情况。其原因是,以地板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多年来工资增长缓慢,人员待遇改善不明显。而随着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增加,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吸引力越来越小。
  
  另外,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导致了企业成本大幅度上升。基于以上各种因素,东部沿海企业把目光转向了中西部地区。而处于中西部的安徽、江西、河南、四川等地区,将首先承接这轮产业转移。这轮产业转移潮,将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地板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与此前的几次产业转移在本质原因上相似。成本加大、区域经济升级,以及产业布局的调整,都是诱因,这是东部地区企业在成本压力下的理性选择。目前,我国地板行业份额80%以上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和福建等地。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西部以承接东部地区转移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东部地区则应抓紧自主创新,在品牌建设、技术研发等领域多做文章。
  
  可喜的是,这次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并不是把过剩的、落后的设备转移到中西部去,而是一种产业升级的转移,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背景下,符合政策支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
  
  内地如何吸引东部企业
  
  针对东部加工制造企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新趋势,当务之急,内陆地区应从以下方面“挽留”东部企业。
  
  1.启动内需市场
  
  生产成本优势并不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南亚竞争的武器,我们真正的优势是内需市场。如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面向中、西、南亚以及俄罗斯的消费市场和潜力巨大的购买能力。作为中国-东盟合作桥头堡和连结我国东、中、西部的节点,广西也亟待进一步开发东盟市场和广阔的大西南经济腹地。
  
  2.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
  
  一方面要进一步打造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另一方面,要围绕相关区域的规划建设打造相互支撑的产业链。同时,加强培训和引进技术工人、管理人才。
  
  3.加强区域合作 避免恶性竞争
  
  要制定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打破各省区间的行政壁垒、市场壁垒和体制壁垒,制定实施包括金融交通、市场融合、信息共建平台、人才自由流动的区域一体化政策。同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体系和有约束力的合作协议,这样有助于最大程度降低区域内企业的综合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4.改善投资软环境
  
  面对资本逐利的现实,各地政府要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筑巢引凤,吸引企业前来投资设厂。另外,政府要实行政务公开、公平执法,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5.出台优惠政策
  
  目前,东南亚国家纷纷采取各种优惠措施招徕加工制造企业,我国也需要在工业用地、税收等方面出台相应措施,鼓励企业尽可能在国内转移。
  
  转移效果尚难定论
  
  今后,我国产业转移规模将越来越大。2010年,广东、上海、浙江、福建4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达到1.4万亿元。而且产业转移的层次越来越高,出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时转移”的情况,因为部分企业面对日益扩大的国际、国内市场,需要增资扩产,而不愿意在沿海地区进行,转移到内地来重新选址投资,同时在沿海地区继续保持原有产能。
  
  产业转移后能做到业务拓展的企业还不多,大多是资源互补性的转移。转移过程中不顺利的情况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当地产业环境不景气;二是企业水土不服,对政策环境不适应。
  
  产业转移的效果不能过早下结论。此外,产业转移之后,原地区是否能发展新的产业,实现产业价值的提升,还有待观察。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